什么情况可以人工增雨?为什么是人工增雨,而不是人工降雨?带着一系列疑问,11月24日,记者乘坐空军某部支援江西的人工增雨飞机,看看究竟如何追云播雨降甘霖。
下午1时,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以下简称“省人影中心”)的5名工作人员抬着20根机载烟条,走进了昌北国际机场停机坪。拆箱、将烟条装进飞机机身的两侧的专门装置内……一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
“烟条燃烧后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银。当遇到大范围云系(层云或积云)时,我们会通过遥控点燃烟条,向云中播撒碘化银,增加云中冰晶数,促使水滴向冰晶转化。冰晶长大后,在下落的过程中不断凝结水汽,吸附云中的小水滴,最终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省人影中心飞机作业科科长吴瑶告诉记者,如果没有云,光有催化剂,无法增雨,这就是为什么说人工增雨而不说人工降雨的原因。
按照计划,当天飞机采用折线以及重点区域盘旋的方式作业,于下午2时至6时,先飞抵宁都县、永丰县、吉安市青原区、兴国县等十余个县(区)后,再折返南昌。“天气预报监测发现这部分区域可能有适合人工增雨的云系。只有人工增雨的条件符合时,我们才会启动飞机上的播撒装置按钮。”吴瑶说,但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按下按钮,需要依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
下午3时,飞机飞越永丰县上空,在5036米高空,机组成员发现大片层云,吴瑶按下了第一根烟条的播撒按钮。记者透过舷窗看到,一根烟条的尾部正在冒火。“飞机可直接飞入云中播撒催化剂,作业面积较大,一次有效影响面积最大可达9000平方公里。一般在3至6小时内,地面可看到增雨效果。”他说,通过飞机增雨地空通信系统,可以看到每根烟条燃烧剩余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烟条要接着点,持续不断地播撒碘化银,作业面积才可以最大化。
当天,飞机持续飞行了4小时32分,作业高度为4800米左右,总航程约1600公里,燃烧烟条20根,累计增加降水量约1400万立方米。作业地区普降中雨,局部大雨,有效缓解了当地旱情。
10月31日,应省政府要求,执飞此次人工增雨作业的空军机组来到南昌,预计作业持续到明年3月底。截至目前,该机组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架次,累计影响面积约8.7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量约3.5亿立方米。(记者 杨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