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深圳流调工作人员在摸排传播链的时候发现:一名首发病例往生活超市垃圾桶里吐了一口痰,吐完痰后就离开了。随后有几位路人在垃圾桶旁边徘徊,没正确佩戴口罩的路人被感染,正确佩戴口罩的路人没有感染。
研究显示,吐痰的速度堪比12级台风。被感染的路人戴的口罩虽然把嘴巴挡住了,但是鼻子裸露在外面,这就导致气溶胶吸入呼吸道,从而造成病毒传播。
不戴口罩,即使只是短暂地擦肩而过,也会有感染风险。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力强
而防控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就是戴口罩
关于科学佩戴口罩
这些知识点请牢记
口罩为什么能预防感染?
这里所说的口罩是医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等。
下图告诉你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气流差别
别看一个小小的口罩,却能起到大大的保护作用。口罩是由无纺布、熔喷布组成,这些特殊的材料不仅可以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而且还可以避免自己打喷嚏、咳嗽、讲话时喷出的飞沫跑到空气中。
口罩戴和不戴真的不一样
有研究显示,只要双方都正确佩戴口罩且间隔1.8米以上,造成感染的几率几乎为0。
新冠病毒携带者与没受感染人群交往中戴口罩与不戴口罩的传染率区别:
上图表明,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如果都科学规范佩戴口罩,病毒传染率极低。戴口罩不仅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也有好处,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
这几种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错误的戴口罩方式,非但起不到防护效果,还可能因此致病。下面5种做法会让口罩“失效”:
1. 口罩拉到下巴处:口罩戴得久了,不少人习惯把口罩拉到下巴处,露出口鼻,特别是逛商场、就餐时。
2. 没有完全贴合面部:口罩和脸之间留有缝隙,人在呼吸时,气流会流向缝隙。
正确做法:戴口罩时按一按鼻子,贴合整个脸部。佩戴口罩必须遮住全部口鼻,金属条紧贴鼻梁,上端在眼眶下面,下端覆盖下颌。
3. 摘口罩时碰到口罩外侧:我们通过口罩阻挡了飞沫,如果用手直接从外摘下,相当于打开了接触传播的通道。手可能会被口罩外侧污染,如果再忘记洗手,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人体。
正确摘口罩的方法:通过挂绳取下,摘完口罩要洗手,没有洗手条件时最好先不摘口罩。
4. 口罩戴反了: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层,外层阻水,中层阻隔微粒,内层吸湿。如果口罩戴反,阻水的外层朝内。呼出的水蒸气无法透过,戴一会儿口罩湿了,就丧失了阻挡作用。
5. 口罩“超期服役”:“超期服役”将使口罩的防护效能大大降低。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均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不可重复使用。
记住一点:佩戴口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所以不要让口罩成摆设。
哪些口罩不能起到防病毒的效果?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类型主要包含:防晒保暖类、装饰类、医用类和工业用类。其中防晒保暖类和装饰类口罩,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推荐佩戴,原因如下:
防晒及保暖类口罩
冰丝类防晒口罩在紫外线强烈的地方佩戴可起到一定防晒效果。保暖类口罩秋冬季佩戴可以起到保暖和修饰脸型的作用。但这两种口罩材料的孔隙率较大,不能防御病毒。
装饰类口罩
网上现在售有很多不符合我国口罩生产标准的印花染色口罩。这类口罩需谨慎购买,还可能存在潜在危害。
第一,这类口罩虽然外形和医用外科口罩非常相像,但对于病毒的防御能力不够,可能会造成防御疏漏。
第二,这类口罩往往用彩色油墨印刷,如果固色效果不好,彩色油墨可能会刺激面部皮肤,造成过敏。
第三,有些口罩中还会有芳香胺类染料,这类染料属于分解致癌类物质,对健康有危害。
如何辨别口罩是否达到防疫标准?
如果购买时难以选择和辨别,可以看口罩包装印刷上面的编码,符合防疫要求的五种口罩标准码为:
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2010】
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 0969-2013】
日常防护型口罩【GB/T 32610-2016】
儿童口罩【GB/T 38880-2020】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已印发并不断更新了
不同人群预防新冠肺炎口罩选择与
使用技术指引
大家来看看应该如何科学选择
合适的口罩类型吧
你戴的医用口罩合格吗?
到【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医用口罩服务专区】查一查
更安心
点击顶部搜索框
输入“医用口罩”,即可进入专区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当前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大家记得继续佩戴好口罩哦
跟江小卫一起对照复习一下
这些口罩佩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