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渝水高质量发展,日前,我区积极响应、迅速跟进,结合区域实际,出台《渝水区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从有效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扩投资、全方位促消费快回补、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等七个方面,共谋划了55条细化举措,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在有效落实惠企纾困政策方面,《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加强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各项贷款余额新增150亿元以上,增速超14%;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合理降低担保费率,失业保险继续执行下调到按1%收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将预留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份额由30%以上今年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针对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积极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送达、快速立案,积极推行诉前调解机制,争取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对中小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执行案件优先执行,加大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加大案款优先发放力度,确保中小企业及时回笼资金,切实帮助涉案企业渡过难关。
在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措施》提出将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由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搭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免费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双向精准匹配”服务。实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先征后返;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且取得中级(四级)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后,按照培养层次、产业工种的不同,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内的职业(工种)可延长到3年;对符合条件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其中一次性求职补贴1000元/人,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人。
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扩投资方面,《措施》提出要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和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并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支持钢铁、锂电等重点企业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工艺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建设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核心区域,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深度融入大南昌都市圈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引进至少8个20亿元以上项目。
在全方位促消费快回补方面,《措施》提出2022年重点针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发放2500万元消费券,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数字消费等消费回暖;影院按座位数予以补助,每个座位每季度30元,每季度补助一次;对受疫情影响暂停举办的商业性展会,经区商务局报备延期举办的,在原有办展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展览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给予主办单位最高不超过5万元补贴;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等专场展览展销活动,每举办一场展销活动,视规模大小补贴3-5万元,二手车销售减按0.5%征收增值税;扩大成品油消费,其中中石化新余分公司让利500万元,中石油新余分公司让利100万元,并适时向市民发放100万元成品油消费折扣券;对新入统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和服务业企业一次性配套奖励5万元;对注册在渝水区,且2022年6月至12月份,纳税申报销售收入排名前20位的制造业企业进行扶持,扶持金额2-20万元不等。
《措施》还明确提出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暂停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免征公交客运、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对运输公司司机在渝水区隔离期间免收隔离费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粮食安全、强化能源供应保障、坚决抓好安全生产;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人员自由有序流动,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全面放开公共场所,推进稳经济各项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