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一次性鞋套,戴上一次性头套和口罩……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双孢菇生产厂家、全省先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中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在行政部部长李清的带领下进入双孢菇生产车间,记者的目光立刻被菌床上憨态可掬的双孢菇给吸引住了。
一朵朵小而圆润的白蘑菇,从灰黑色的营养土里冒出个滑溜溜的小脑袋,星星点点又挤挤挨挨,仿佛这里刚下了一场洁白而鲜香的雪,又像是一个个睡眼惺忪美梦中刚醒来的白雪公主。“一个细胞两个核,所以叫双孢菇。”公司生产部部长王铁胜告诉记者。
每一个工厂化种植双孢菇的菌床高达五层。采菇工们正在挑选可供采摘的双孢菇,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爬在高处,但都和记者一样,鞋套、头套、口罩,穿戴整齐。王铁胜解释道:“双孢菇对生产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卫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控制厂房内的湿度、温度等。”说着,王铁胜来到菌床外的fancom控温器的面前,当着记者的面演示操作起来。
“这菌床里铺的营养土原来是从漠河拉过来的,现在我们有自己的田创公司,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肥进行三次发酵,节省了成本。双孢菇从植入营养土到采摘只需要42天,现有的技术可让营养土发酵3次,一年内双孢菇可达到8.7个生长周期。不仅如此,充分利用后的营养土虽然不能继续栽种双孢菇,但是可以用作一般农作物的肥料呢!”说起自己日夜照料的双孢菇,王铁胜既骄傲又欣慰。
在王铁胜和众多员工的细心照料下,双孢菇一年可生产3万多吨。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公司解决劳动就业2200人。双胞菇就业扶贫车间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吸纳了43名残疾劳动力长期务工,同时还提供大量临时性岗位,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市派驻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小娟介绍,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企业,通过借力现有企业发展“扶贫车间”,采取资产性联结和务工联结的“双联结”模式,盘活车间效益,既为企业提供了部分生产用工,又破解了发展扶贫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还为贫困户创造了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稳步增收,确保高质量脱贫。
说起就业,52岁的采菇工阮春兰频频点头。她是低保户,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告诉记者,自己到公司上班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每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心情也好了起来。
据了解,双孢菇销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新疆,远销欧美,公司被评为2020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带贫模式稳定就业,公司斥资实施双孢菇调味品深加工项目。预计投产后,年产量达3900吨,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将新增就业岗位100余个,继续带动贫困户务工人员稳定增收。
小小双孢菇,梦越做越大。